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与资源 > 专利视点
返回列表页
美国是抗病毒药物主要原研国,RNA病毒是重点!

来源:光华所检索分析咨询部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7 10:02    点击量:134

分享到: | | |

《抗病毒药物领域明星企业(爱科百发)上市进程知产问题分析》一文后,本文继续针对抗病毒药物领域,从全球角度剖析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基本情况,旨在为该领域企业提供专利方面的全球视角、引发更多深度思考。

本文在商用数据库进行检索,经检索式构建与初步筛选,得到抗病毒药物领域全球专利作为分析样本,检索日截止至2024年10月24日。

一、全球快速增长时,中国才起步

 

图一 全球专利和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对比图

全球专利申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

1)技术起步期(1921-1984年):

该阶段年专利申请量逐渐缓慢增长,处于技术储备阶段。该时期抗病毒药物发展十分缓慢,数量不足10种。

2)快速增长期(1985-2000年):

该阶段抗病毒药物领域的年专利申请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,到2000年,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8388件/年,正处于产业化加速时期。该时期抗病毒药物研发有了较大发展,主要包括齐多夫定、膦甲酸钠、阿昔洛韦、聚肌胞苷酸等。

3)平稳期(2001-2019年):

技术更新迭代达到一定瓶颈,创新能力变弱,产业发展平稳。该时期抗艾滋病病毒(HIV)药物开始显著发展。

4)复苏期(2020年至今):

新冠疫情的爆发,催发了抗SARS-CoV-2等病毒药物的研发,医药企业复苏加速,相关专利申请出现复苏式增长。

中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,开始于1985年,与全球快速增长期的起始点(1985年)重合,在全球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激发了国内的研究热潮。中国专利之后的申请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。

二、全球失效专利居多

 

图二 全球专利和中国专利法律状态对比图

全球专利申请失效专利占比偏大,授权有效和审中专利占比较小,目前的创新趋势不高。PCT专利申请在10%以下,全球专利流通一般。回看中国,失效专利占比与全球一致,审中和有效专利占比都有一定提高,结合前述申请趋势,可见中国在该领域技术发展相对全球平均水平更活跃。

三、美国是主要原研国,“帝都”“魔都”领先全国

 

图三 全球(近20年)专利技术来源国分析


 

图四 全球(近20年)专利目标市场国分析

结合图三和图四,可以看出,20年来美国是抗病毒药物领域最主要的技术原研国,远超其它国家,中国、欧专局、日本是技术原研的第二至第四名。进一步分析,与原研国不同的是,中国在目标市场方面突出,尤其是在2013年之后,中国甚至大大超越美国,成为最大的目标市场国家。可见,中国市场需求吸引各国将相关专利布局在此

 

图五 中国各省份/市申请CN专利情况

进一步,对中国各省市抗病毒药物相关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,其中专利申请数量前两位是北京和上海。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于优势地位的地区,产业基础好;另一方面,江苏同样作为生物医药传统优势地位的地区,目前在该领域发展还没有明显优势。

四、复旦系申请突出

 

表一 全球专利和中国专利申请人排名

抗病毒药物领域全球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均为国外公司。中国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,2所中国高校、3个科研院所、4家国外公司,仅有1家是中国公司(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)。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位列中国专利申请人前两位。

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起步较早的复旦系公司,该公司于1998年由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投资人出资设立,而联合基因科技集团 于1997年11月发源于复旦大学,由毛裕民教授、谢毅教授带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教师和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发起组建。上海博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之间存在着技术合作、科研成果产业化、科研攻关与支持以及人才培养与资助等多方面的联系。该公司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芯片、生物制药(包括抗病毒药物等)。可见,复旦系在中国抗病毒药物领域专利申请遥遥领先。但对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专利进行分析发现,该申请人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时间都集中在1999~2002年,专利目前都处于失效状态,失效原因包括视为撤回、驳回或申请终止。

从上述排名中可以看出,中国企业在抗病毒制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需“加力”,争取更多为中国在抗病毒药物的市场化应用提供助力。

五、中国热点:DNA病毒、流行性感冒或鼻病毒

 

图六 全球专利IPC分类号排名

 

图七 中国专利IPC分类号排名

IPC分类号简要注释:A61P31/12 . 抗病毒剂;A61P35/00 抗肿瘤药;A61P31/18 ... 用于HIV;A61P31/14 .. 用于RNA病毒的;A61P43/00 用于特殊目的的药物;A61P29/00 非中枢性止痛剂,退热药或抗炎剂;A61K39/00 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;A61K38/00 含肽的医药配制品;A61P31/04 . 抗细菌药;C12N15/09 . DNA重组技术;A61P31/20 .. 用于DNA病毒的;A61P1/16 .治疗肝脏或胆囊疾病的药物;A61P31/16 ... 用于流行性感冒或鼻病毒的。

分析发现,全球专利中,抗病毒药物着重研究RNA病毒,重点适应症是HIV和非中枢性疾病等。与全球细分领域比例有所区别的是,中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不仅注重RNA病毒药物的研究,也重点在DNA病毒方向布局相关专利,中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研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;另外,除了HIV,中国在流行性感冒或鼻病毒适应症上的研究也比较突出

总结与建议

中国在抗病毒药物方向的研究起步晚,但表现出后期强劲的态势,复旦系企业值得关注。中国市场需求吸引各国将相关专利布局在此。建议中国企业,例如传统的生物医药优势省份-江苏省等企业可以借助产业基础,利用地域市场优势加强抗病毒药物领域技术创新,更多抢占市场。另外,中国目前在DNA病毒、流行性感冒或鼻病毒适应症方向已经表现出冒头趋势,可继续深耕这些细分领域,争取扩大优势。

[注] 本文用作知识分享,内容不可作为商业决策的依据。如需开展抗病毒药物领域或者其他领域的专利保护、专利实施、专利侵权、专利无效等知识产权活动,可联系本所,本所将根据客户实际需求,提供更精细、一对一的知识产权服务。